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45篇
  免费   709篇
  国内免费   67篇
财政金融   2960篇
工业经济   1469篇
计划管理   4386篇
经济学   4394篇
综合类   2461篇
运输经济   204篇
旅游经济   216篇
贸易经济   2442篇
农业经济   1268篇
经济概况   347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816篇
  2013年   1329篇
  2012年   1716篇
  2011年   2387篇
  2010年   2190篇
  2009年   1591篇
  2008年   1745篇
  2007年   1632篇
  2006年   1879篇
  2005年   1538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文章利用2007-2017年我国93家区域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结合省级宏观经济数据和地方官员变更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区域商业银行风险;(2)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而不确定性时期的财政扩张,通过降低银行资产收益率增大了商业银行风险;并且财政扩张的负面影响大于政策不确定性的正面影响;(3)各省的市委书记发生职位更替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更大。文章研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之间的联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目的]农业品牌建设是连接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的有效途径,是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抓手,在环京津贫困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品牌建设的突破,示范意义重大。然而,针对贫困县的研究相对缺乏,农业品牌建设实践中脱离产业实际的问题比较常见,亟需路径探索。[方法]采用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实地和书面调研等方法,以张家口市崇礼区为例,对环京津山区贫困县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对路径与战略作出谋划。[结果]环京津山区贫困县的农业产业具有品质优势、错季优势和物流优势,受到资源短缺、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的限制,也面临居民消费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扶贫等机遇。[结论]在产业视角下推进环京津山区贫困县农业品牌建设,应当重点实施品质农业发展行动,加强品牌营销,培育专业队伍,开展小而美、中高端、精准化的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组织保障、政策倾斜、指导服务上给予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3.
李鸿 《特区经济》2021,(2):90-92
新冠疫情以来,人们的健康意识觉醒,体育产业越来越受重视,本文通过对疫情期间体育产业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体育消费、体育产品中小企业、体育赛事几个方面阐述了疫情以来体育产业受到的阻碍。凡事都有两面性,疫情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线上+线下"融合、新兴产业的崛起、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都因为疫情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后疫情时代,政府应该推出新的政策与措施鼓励体育产业发展,市场则应该抓住机遇实现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通过与新兴产业、互联网等的结合,推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4.
Relative income gap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pproaches for explaining the income–happiness relationship. We argue in this article that when people compare their incomes, they care about distributional fairness more than relative income disparity.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explain China's income–happiness paradox if we simply compare the income gap and do not explore the income‐generation process leading to income inequality. We therefore employ an approach based on a responsibility‐sensitive theory of justice that decomposes individual income into fair and unfair components. As a proxy for distributional unfairness, unfair income is considered the main source of unhappiness.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survey, we fin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unfairness and happiness. We also fin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income gap and income unfairness, which leads us to consider the income comparison hypothesis as the explanation for the income–happiness paradox in a new light. Sensitivity analyses confirm the robustness of our results.  相似文献   
7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ime‐varying performance of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llowing analyst recommendation revisions in the UK stock market, with specific emphasis on the impact of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 We fin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ommendation performance and market conditions as measured in terms of past market return and market volatility. In particular, the upgrade (downgrade) portfolio generate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negative) net abnormal returns in bad market conditions (e.g., the dot‐com bubble burst in 2000 and the credit crisis in 2007), but not in other periods of time. Moreover, our non‐temporal threshold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ported negative relationship disappears when market conditions become better, i.e., when the past market return (market volatility) is higher (lower) than a certain level,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non‐linearity into account in the long sample period a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Our time‐series bootstrap simulations further confirm that the superior recommendation performance in bad market conditions is not due to random chance; analysts have certain skills in making valuable up/downward revisions in bad markets.  相似文献   
76.
邱红 《价值工程》2021,40(23):25-27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自然环境污染现象,特别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行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不仅造成了生产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自然生态均造成了极大损害.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力度.本文主要分析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相关内容以及应用重要性,在分析存在的现状问题基础之上,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优化策略的探析,以期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通过分析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4—2018年的数据发现,股票流动性加剧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并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成立。另外,股票流动性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效果在分析师关注程度较低和所在地区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最后的机制分析表明较高的股票流动性通过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视角,为合理引导股票市场流动性,防范未来的股价崩盘,维护股票市场稳定性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8.
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引,遵循要素-结构-功能的分析范式,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发展的水平结构和外部性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就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对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逻辑推演。结合中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发展现状,对治理绩效低下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探讨,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强度结构是决定科技创新治理绩效的关键,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整体治理能力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现行科技创新治理绩效低下的根源。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外溢效应在不同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加剧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结构性失衡,阻碍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整体性提升,抑制了科技创新治理绩效有效增长。因此,应加快转变治理理念,逐步构建以“创新链”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创新治理模式;增强微观治理能力,构建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中观治理能力,实行科技创新管理机构垂直管理;优化治理环境,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环境和科技交易市场环境营造纳入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逐步构建与现代科技创新治理理念相匹配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79.
The idea of financial inclusion has recently been discussed as one of the key strategies to enh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World Bank 2014). We move this discussion forward by examining if bank competition is a crucial component enforcing financial inclusion, which is arguably a finance supply-side driven process. In this study, we compute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 built on Sarma (2008) approach to better reflect banks’ willingness and capability to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Applying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o the panel of 93 countries, we find that bank competition promotes financial inclusion.  相似文献   
80.
科技服务业产出测算是对科技服务业产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加强科技服务业产出数据的规范统计和应用分析可为我国政府调整产业政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以科技服务业产出测算为研究对象,结合学者观点、国家标准及各级政府相关产业政策,提出将分支产业作为初始指标的横向统计思路,构建科技服务业产出测算指标体系。在数据收集方面,强调要做好“收”与“填”两个基本工作;在指标确立和数据收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预测的两种方法,以此作为科技服务业产出数据预测的初步探索;提出应从统一数据统计标准、完善数据调查与公开制度、加强数据资源开发3个方面建立健全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出数据测量与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